第59次德纳决:胜利属于坚韧不拔之人

前天晚上的第59次“德纳决”,有两个有趣的细节。

第一个细节是,眼看着纳达尔向自己反手位打出快速一击,德约科维奇连追都不追,这是这场比赛的最后一分。

第二个细节则是,比赛结束双方来到网前握手的时间很短暂,轻描淡写的握手更像是例行公事。

赛前,德约科维奇被众多人看好。在1-3输掉比赛之后,德约科维奇走到网前握手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呢?作为局外人,我们无法确切知晓他的所思所想。不过,表情和肢体动作是内心的写照和映射。消极行动的背后一定是消极的心情。

明眼人都看得出,德约科维奇在整场比赛的很多时间,或者说关键时刻表现比较消极,最起码不太积极。反观纳达尔,从比赛开始就表现得非常积极,他很快以6-2抢下第一盘,并在第二盘开局取得了3-0的领先。

当红土上的纳达尔将状态提升到近乎满格的时候,德约科维奇就必须要将状态提升到120%,甚至150%才能击败对手。

但是,德约科维奇在比赛开始阶段再次出现了惯常的慢热,他以为像往常那样先丢一盘并不要紧,毕竟这是一场五盘三胜的大满贯比赛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气温会越来越低,也越来越有利于自己。

这也符合赛前的猜测。纳达尔期望在温暖的白天比赛,因为球会弹跳得更高一些;而德约科维奇则明确表示想在晚上比赛,因为球会跳得低一些。最终,这场万众瞩目的1/4决赛被安排在晚上,德约科维奇得偿所愿。

但是,晚上球的弹跳会低,但球速会慢一些,纳达尔能有足够的时间跑到位,更从容地打出想要的上旋球,而德约科维奇显然更适合打快节奏的球。所以,晚上比赛实际上并不完全有利于德约科维奇。

除了网球的弹跳高度和球速,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现场的球迷。因为是工作日,所以晚上来菲利普夏蒂埃球场观赛的观众人数会更多,而巴黎的绝大多数观众都更支持纳达尔,而不是德约科维奇。

这一点也得到了德约科维奇本人的确认。他在赛后说:“我认为现场观众对拉法第四盘实现逆转是有贡献的。99%观众都是站在他那边,并在关键时刻给予他力量,帮助他提升。他们帮助拉法找到能量。”

德约科维奇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2019年温网男单决赛,当时现场绝大部分观众都一边倒地支持费德勒。在费德勒拿到连续两个冠军点时,德约科维奇顶住巨大压力实现了惊天逆转。他在赛后表示,自己把观众喊的“罗杰”当作为自己的名字,以此求得心理平衡。

问题的关键是,当前天晚上罗兰加洛斯的观众喊出“拉法”时,德约科维奇为何不能重演2019年温网那样的逆转呢?

所以,德约科维奇在第四盘被纳达尔逆转,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自己。“我认为诺瓦克在第四盘5-2时有点放松了,他以为肯定能以 2-2 扳平比分将比赛拖入第五盘。拉法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,他更加专注地投入比赛,因为他并不想打第五盘。”前世界第一、两届大满贯单打冠军卡费尔尼科夫说道。

纳达尔是什么样的人?只要嗅到一丝血腥味,只要对手漏出一丁点的破绽,只要对手稍微松懈一点点,他就会抓住机会。

就在电视解说员都认为比赛将奔着第五盘去的时候,大概只有纳达尔一个人想在第四盘终结战斗。其后的比赛走势出乎了观众的意料,但却完全符合纳达尔的预期。

最终,第四盘进入了抢七局。一旦纳达尔的势头提升起来,就会在抢七局中占据统治地位。而随着比赛的推进,落后的德约科维奇将越来越紧张。

现场的数据统计员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。在抢七局纳达尔5-1领先时,电视屏幕上给出了过去10分的归属情况,德约科维奇仅得1分。这个数据表明,德约科维奇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已一泻千里。

德约科维奇的心理由松懈转到失望和消极,这在击球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所有观众都看得出,他最后阶段的击球过于随意甚至散漫,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着性子想怎么打就怎么打,打中就打中,打不中也无所谓。

就连业余球员都看得出,这种明显缺乏战术安排和布局的击球简直就是“瞎打”,大多数时候都会失误,只能偶尔出现一两个惊艳的制胜分。

比如,德约科维奇在赛点上打出了一记干脆利落的接发球制胜分,但其实他和纳达尔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分带有运气的成分,如果稍微偏差一点点就变成了非受迫性失误终结比赛,而即便打中了也无法改变什么。

面对德约科维奇在赛点上的“完美”击球,现场观众居然鸦雀无声。在挽救赛点的时候打出如此漂亮的击球,现场观众居然没有反应,看来德约科维奇说的“99%的观众都支持拉法”所言非虚。

那么,德约科维奇有权抱怨观众的不公平、不客观、不中立吗?

显然不能。因为没有人可以强制观众去支持谁或是不支持谁。正如陈佩斯在小品《主角与配角》中说的那样,“你管得了我,你还管得了观众的眼睛爱看谁吗?”

换个角度来看,现场观众的支持其实是纳达尔用13个冠军赢得的青睐。2005年首次参加法网,纳达尔在第四轮遇到本土名将格罗斯让,现场球迷对表现更好的纳达尔狂嘘。其后一段时期,当纳达尔在法网与费德勒隔网相对时,大多数观众也是站在纳达尔的对立面。所以,前天晚上观众对纳达尔的倾力支持,其实是他用实力、用辛苦、用成绩赢来的。

一位网球专家就此评论说,与形势对抗的力量源自坚韧的内心,被支持声围绕获得的能量则源自外界的赠予。如此想来,第四盘松懈仅仅是德约科维奇输掉比赛的表面原因,他在与形势对抗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坚韧才是输掉比赛的深层次原因。

每次电视转播镜头扫过观众席时,我都会留意到画面中间的那行标语,“胜利属于坚韧不拔之人”。在我看来,这样的转播镜头切换并不是现场导演的无心之举,而是在用无声的行动诠释深刻的道理。

胜利属于坚韧不拔之人,这便是我从这场比赛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启发。(来源:网球之家 作者:云卷云舒)